|
栏目导航 首页-知青岁月 |
张勤嫚:我的小病人丽丽 |
作者:张勤嫚 加入日期:2013-12-16 录入:李余康 点击:1522
|
张勤嫚:我的小病人丽丽
作者:张勤嫚 加入日期:2013-11-13 录入:李余康 点击:244
张勤嫚:我的小病人丽丽
作者:张勤嫚 加入日期:2013-11-13 录入:知青 点击:3
我的小病人丽丽
张勤嫚
代 序
《我的小病人丽丽》一文,是近日我在整理勤嫚遗物时发现的。文章写于1983年,那时她已回到上海。
文章篇幅虽然不长,但通过生动的对话与细腻的心理描写,处处洋溢着勤嫚对医生职业执着的追求和对病人无微不至的关爱,特别是她对小病人丽丽那份女性特有的母爱和牵挂,让我感动流泪。
勤嫚回上海改行后,她依然是那样热爱医生职业,孜孜不倦地学习医学知识,家里至今还藏有她读书时用过的教材和经无数次翻阅而显得破旧的医药手册。即使在病重期间,她也不忘嘱咐身边的小护士要钻研医疗技术,善待病人。对护士每一次扎针失败,她从不埋怨,而是鼓励她们重新再来。她愿意将自己的病驱作为提高医生医疗技术的“试验品”,让医生感动不已。如果不是命运的安排让她被迫改行,我相信她一定会是个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深受病人爱戴的好医生。
文章稍作整理和修改,现予以发表,以此寄托我对她的深切怀念。但愿勤嫚多年牵挂的小病人丽丽现在依然健康、快乐、幸福、平安地生活着,但愿小丽丽能读到这篇迟发表的文章。“医生阿姨爱你!”
龚曾武
二〇一三年十一月十三日写于上海
那是1979年黑龙江的一个冬夜,工作了一天的人们都匆匆下班了,白天人声喧闹的团职工医院显得安静多了。晚饭后,上夜班的我在医护值班室翻阅着刚从上海买来的《肺源性心脏病及肺心脑的防治与治疗》一书。病房里,轻患者大都已入睡,个别肺心病、肺气肿症状较重的病人因不能平卧而坐靠着,他们发出的阵阵喘息声不断传进值班室,揪动着我的心……。我为医院对这种东北常见病缺乏有效治方法而内疚,也为自己医术水平不高感到惭愧。
一阵马蹄声由远而近传来,不一会儿门诊大厅里响起了忙乱的脚步声。职业的敏感性告诉我,今晚有重病人要入院了。这时只见一个妇女抱着一个用棉被包裹着的孩子闯进医护值班室,两腮通红气喘吁吁地对我说:“大夫,快给俺孩子看看吧!她一天都没有睁眼了。”妇女后面跟着几个男人,想必是孩子的父亲和马夫吧。
我急忙打开裹着的棉被,“天哪,一张多么美丽的小脸啊!”可是孩子却紧闭着双眼,长长的睫毛往上翘着,一动也不动。由于缺氧,孩子的鼻翼不停地煽动,口唇微微发紫。我用听诊器检查了肺部,两肺满是细小的水浊音,心音呈奔马律,肝脏也增大,这是典型的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症。我一边埋怨着孩子的母亲为什么不早点来看,一边赶紧取来了氧气袋,给她输氧,并下医嘱让护士给孩子打针输液。
强心剂随着头皮针缓缓流进孩子那细小的静脉……。当药水输入一半时,孩子出现了烦操不安的症状。我当即改用西地兰肌肉注射,并且给她用了冬眠药。过了片刻,孩子终于安静下来了,我这才舒了口气。
走出病房已是后半夜了,我这时才感到一丝睡意。然而,靠在医护值班室的椅子上,我无论如何也睡不着,患儿那张美丽而紧闭双眼的小脸始终浮现在脑海里。在医生责任心的驱使下,我揉着困倦的眼皮再次走向病房。
病房里很静。或许是劳累的原因,患儿的妈妈坐在病床边打着瞌睡。床边铁架上挂着输液吊瓶,药水正在缓缓流入孩子的血管,床头氧气过滤瓶里的水,随着孩子急促的呼吸不停地翻着气泡。为了不打扰患儿母亲的休息,我没有叫醒她。这一夜,我没有入睡,不时悄悄地进病房观察患儿病情的变化。随着时间推移,孩子的口唇与脸庞渐渐呈现出红润,鼻翼不那样急促地煽动了,心律也逐渐趋于稳定。患儿的病情正向着好的方面发展。
早晨,我查完病房,向白天值班医生交代了患儿的情况后就下班了。虽说人下班了,可是我心里却老惦记着这个孩子。第二天上班,我即到儿科病房去查房,发现孩子已经坐在病床上了,妈妈正在给她喂米粥。这时,我开始细细地打量着她,“真漂亮,像个洋娃娃!”她那微微发黄的柔发系扎着两个小辫,两只大大的眼睛在长长的睫毛下忽闪着,小鼻子高高的,还有一张樱桃红的小嘴,叫人一看就觉得很可爱。我有些动情了,真想把她抱起来,亲亲她,叫一声:“美丽的小天使!”不过,我还是克制住了内心冲动。孩子的母亲看上去不过三十岁刚出头,见我进来便放下手中的碗,不停地向我表示感谢:“要不是昨晚你用药及时,孩子早就没命了。真麻烦你了,让你一夜没有休息好!”
我对孩子母亲讲,因为昨晚忙于用药治疗,没有对孩子进行全面检查,今天想给她检查一下。孩子似乎也明白了我的意思,当妈妈给她解开衣服后,便乖乖地躺在病床上。在检查中,我发现孩子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更令我意外吃惊的是,在孩子腰椎骨上发现长有肿物。经触诊,我确诊这是先天性脊椎膨出。这个病弄不好就会引起……,我简直不敢再往下想象。患先天性脊椎膨出要到大医院进行手术治疗,这需要花很多的钱。如果手术不好,还会留下后遗症。
我问孩子的母亲:“什么时候发现孩子有这个病的?去大医院看过没有?”她说,孩子的病生下来就有,没有去医院看过。我气愤地说:“你为什么不给她去看!难道她不是你的孩子吗?这要毁了孩子一生的!”孩子的母亲叹了口气回答:“不是不给她看,实在是没有条件啊!听人讲看这个病要花很多很多钱。我家里有三个孩子,两口子每月工资收入才七十多元,加上这个孩子经常生病,一住院就是十多元,我们现在还欠连队不少钱呢!”她接着说:“这个孩子本来就不该生的,那年我怀了孕想做人流,可是身体不好不敢做。后来听人讲吃中药可以流产,就吃了几贴药。但没有用,肚子还一天天大起来了,最终把孩子生了下来。孩她爸说,家里有两个孩子了,就把她送人吧。可孩子到底是自己的心头肉,再说她长得好看,就更舍不得了。”她又说:“为了这个孩子,我和她爸不知花了多少钱,孩子也吃了不少苦。唉,要是现在哪个人有钱能帮助她治好病,我愿意把孩子送给他。”说完,她眼泪便刷刷地流下来了。
听完孩子母亲的诉说,我也禁不住流下了眼泪。透过泪水,我模模糊糊地看见孩子眼睛睁得大大的直愣愣地看着我,好像在乞求着、渴望着善良的人能给她点什么。“多么可怜的孩子啊,可恶的病魔让这幼小的生命承受着这天大的不幸!”我再也忍不住了,紧紧地把孩子抱在怀里。我喜欢她,我要给她看好病,我要让她和所有的孩子一样,无忧无虑地生活……然而,我终于又把她放下了,我不能……我没有那么多钱,每月32元的工资除了吃饭,所剩已寥寥无几。我没有勇气看着她,第一次在一个不到三岁的孩子面前感到自己无能,自责自己为什么不是个强者?
又过了一天,我早上查病房的时候,孩子竟然自己解纽扣让我检查。我高兴极了,摸着她的软发想:“真是个聪明的孩子!”经过检查,孩子的心衰症状已消失,只是两肺的罗音还未完全吸收,不过她的状况已经好多了。孩子两只大眼睛变得更加有了神,忽闪着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看看妈妈,好像说:“你们看,我好了,完全好了!”是的,孩子你好多了,你又一次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了。
第四天,早上上班时,孩子的母亲来找我。莫非孩子的病有了反复?我赶紧询问。孩子母亲面露难色地说:“大夫,孩子病好多了。你再去给她看看吧,没有大问题,我们想回家。”我一愣,“出院?为什么?孩子的病还没有好呢!”她回答道:“家里还有两个孩子,她爸忙不过来。再说我也不能天天请假,没有工资往后怎么过日子?”我为难了。由于长期的营养不良和先天不足,孩子的体质很弱,两肺的罗音吸收得很慢。照理说,这样的情况应该好好住院精心护理才是,可是在贫穷落后的农村,孩子哪里有条件受到良好的护理。我只好同意孩子出院。想到世间上有的人挥霍无度,挥金如土,有的人则连起码的生存都得不到保障不公平现象,我心里感到一阵酸痛。
转录於50团知青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