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栏目导航 首页-知青岁月 |
董晓敏:告别黄浦江 |
作者:董晓敏 加入日期:2013-09-22 录入:顾龙 点击:1480
|
董晓敏:告别黄浦江
作者:董晓敏 加入日期:2013-08-22 录入:顾龙 点击:242
--------------------------------------------------------------------------------
董晓敏:告别黄浦江
作者:董晓敏 加入日期:2013-08-22 录入:知青 点击:4
告别黄浦江
“穿上新军装,迎着红太阳,告别黄浦江,高歌进新疆,嗨,高歌进新疆。好儿女志在四方,像那天山雪莲斗冰霜,要做铁骨红心的接班人,要做伟大祖国的好栋梁。”
1965的春夏之交,在格致中学的校园里,有一群即将面临高考的毕业生,每天围着操场跑着。当时,我对他们十分佩服:因为这些同学本来可以轻松的上大学(当年格致高考入学率达98%),他们却毅然决然地放弃高考,报名参加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那时,他们正为迎接新生活的考验而锻炼身体。
上海知识青年到新疆建设兵团参加建设,是在63年以后。最初参加新疆建设兵团的,都是一些没有考上高中,又不够参加工作条件的所谓“社会青年”。后来,随着《新疆来信》的出版和电影《军垦战歌》的放映,随着杨永清、鱼珊玲等一批知青典型事迹的宣传,越来越多的毕业生投入了新疆建设兵团。格致的那批学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加入生产建设兵团的。我一直想知道,这些同学最后怎样了?他们有没有为自己当年的选择而后悔?
我最初唱这首歌,也是在那个时期。那时候,“好儿女志在四方”是党的号召,能够“穿上新军装,迎着红太阳,告别黄浦江,高歌进新疆”,多么光荣,多么自豪!
1966年春天,我们也面临着初中毕业。我清晰地记得自己作出选择的那个夜晚。那天,我们几个同学在格致校办工厂小楼的暗室里给同学们印照片。聊天当中,有同学提起,班里已经有一名女生向老师递交了决心书,表示不参加中考,报名去新疆。印完照片,我又和几个同学去了外滩,面向黄浦江,畅谈自己的理想。回到家中,我一夜无眠,久久不能平静:我要不要写决心书?要不要表态去新疆?
其实,当时绝大多数都会顺理成章地参加中考,也没有人要求中学生放弃升学去新疆。可是,我当时是个积极要求进步的青年,我向往一切奉献!“告别黄浦江”,对我来说并不难。我一直希望自己能走出上海,接受生活的锻炼与考验,如保尔的额“筑路”,如肖继业的勘探……可是,务农确实不是我儿时的理想,我更喜欢到处奔波漂流的生活。一夜思考的结果,第二天我也交上了初中毕业后去新疆的决心书。
文革初期,中央关于停课闹革命的决定,让我“像那天山雪莲斗冰霜”的理想暂时中止了。不过,据我所知,那时还是有些毕业生赶在决定下达以前去了新疆。那时,这首歌的内容也有了改变:“像那天山雪莲斗冰霜”改为了“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
过了两年,在毕业分配前夕,我报名参加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成为第一批上山下乡的“老三届”。那时,我们唱的是“穿上新军装,迎着红太阳,告别黄浦江,高歌进边疆”——把“新疆”改成了“边疆”。
老秦转录於50团知青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