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栏目导航 首页-重返查哈阳 |
李熙:寻根感恩查哈阳 故土乡音浓浓情(3) |
作者:李熙 加入日期:2012-9-20 录入:李余康 点击:2109
|
李熙:寻根感恩查哈阳 故土乡音浓浓情(3)
作者:李熙 加入日期:2012-9-5 录入:顾龙 点击:525
--------------------------------------------------------------------------------
寻根感恩查哈阳 故土乡音浓浓情(3)
作者:李熙 加入日期:2012-9-5 录入:知青 点击:8
--------------------------------------------------------------------------------
寻根感恩查哈阳 故土乡音浓浓情(3)
---李熙随高雅艺术走进北大荒演出团重返查哈阳纪实
知青的根还在连队
重返查哈阳的心情迫切,后援团中原55团9连、17连、21连的十几名知青没有去克山农场,8月25日一早就从齐齐哈尔由农场派来的汽车接回去了。高速公路以外的路况不是很好,有的地方坑洼不平,汽车有些颠颇,大家看着公路两边齐刷刷一眼望不到边的大田玉米,心好像已经飞回了查哈阳。回想起当年秋收龙口夺粮和抗洪抢险的军旅战斗生活,大家不由得唱起了《军垦战歌》,“迎着晨风,迎着阳光,跋山涉水到边疆。伟大祖国天高地广,中华儿女志在四方。哪里有荒原,就让哪里盛产棉粮;哪里有高山,就让哪里献出宝藏。革命的重担挑在肩上,毛主席的教导记在心上。红在边疆,志在边疆,在斗争中奋勇前进,朝着共产主义坚定方向。”已步入花甲的战友有的对歌词记不大清楚了,李熙当即从17连满丽珍笔记本上撕下几张白纸,把自己记忆的歌词抄了三遍发给大家,战友们集体又唱了起来。专程来齐齐哈尔接我们的农场纪委书记、武装部长也被老知青的激情所感染。
经过近3个小时的车程,刚到查哈阳,17连的知青就被连里接走了。农场几位领导招待我们午餐后,大家都急切的赶往连队,那是我们落土的根啊!花香九队的支部书记金艳哲接我们回九连了。当年的九连有三个自然屯,隋家窑、金山埔、兰家窑。原来的知青宿舍离隋家窑最近。1969年5月30日我们天津知青来到连队的第一天,是临时住在刚用木料和草席架起二层铺的马圈里,当时正值盛夏,除了装窑出窑的力气活,最难忍受的就是烈日的暴晒、举着锄头一眼望不到头的田垅和跳蚤蚊虫的叮咬。记得我的胳膊肩头前后晒得都暴了一层皮,腰部全是咬得红肿的旮瘩。后来我们搬进了土坯房,男生女生各占一头,中间是食堂。秋冬前才住进了新盖的砖坯房。那一年大雨下了20多天,我们抗洪抢险,抢收黄豆、谷子、玉米、青储,打场,到7连后面的甸子打羊草,冬天就是修水利、刨粪。我虽然只有100斤体重,割谷子时,中午曾吃一斤四两米饭,两碗干豆腐炒肉;水利大会战时,我与何庚年搭档,在工地七个馒头下肚。总是较着劲,不服输。那些风雨交加的日子,我拉了一个月的痢疾,四环素、土霉素、矽碳银都不管用,从此就患上了慢性肠炎。金书记带我到了后来住的男知青宿舍,现在是前任支部书记李国军的家。一侧未改装的老窗户还留着当时的印记。我拿起李书记家的锄头,铲了铲屋对面菜园子里的草,感觉特别亲切,比我年长两岁的李书记说还有点功底。我摘了几个他家的西红柿,用压把井的水冲了冲,吃得特别开心。我们又来到当年赵忠武老排长带着基建排盖的大食堂,现在是队里老职工的家,暑假在家的中学生正在用电脑上网。房子是旧一些,但在家里就能上网,还是够现代了!他家的山墙,还留着水泥砌成的黑板报,那可是我们连队报道组的宣传阵地呢!我又留下一张珍贵的照片。我们的报道组曾经是师、团的先进集体,还在营部、五师青代会发言介绍。1970年8月田股长带着工作组到九连搞四好连队五好战士初评就住在食堂的东侧。再后面房子住的是当年机务排的柴秀林,一名上海女知青和他结婚了,留在了九连。当天他在齐齐哈尔看牙病,没有见到,但我俩通了两次热线电话。
随后,金书记开车带我们去4连看望当年的九连连长杨永森。我离开九连后杨连长也多次调动,40年左右没有见面。我在天津时就与他爱人刘燕通过电话。车刚开到四连,就看到一位高高的长者站在路边,我下车一眼就认出是杨连长,74岁的老连长也认出了我,我们都喜出望外,紧紧抱在一起。老连长为了证实他的力气不减当年,握得我的手生疼,还双手把我抱了起来。那时老连长晚上到知青宿舍看望就在被窝里咯吱我,我怕咯吱他就说将来怕媳妇,这时老连长又来咯吱我,问我怕不怕媳妇?我爱人随即说现在李熙可不怕媳妇,大家都开心的笑起来。我爱人在旁边抢拍了好几张照片。听说我们要来,他们夫妇忙里忙外,连晚饭的鱼肉都准备了。给我们沏茶、拿瓜子、洗西红柿、包糖快塞在嘴里,像是看到久别的孩子,问长问短。李熙拿出准备的相册,向老领导汇报自己回城后的工作和生活。老连长回忆起当年与知青在一起的岁月和故事,依然历历在目,就像在眼前一样。杨连长找出近年来他与回团九连老知青的合影,脸上浮现出欣慰的笑容。他能一个个叫出照片上知青的名字,任成、陈曦、杨燕生、史建华、田佩蘅、李荣珍……饱含深情厚意。他问起庄正华,问起杨奇庆,这都是给他当过助手副职的知青干部,要我一定给他们带去问候!李熙也给老连长带来了北京的糖果、世博的天津纪念章、精心保存的老照片,与金书记一起在杨连长家合影。李熙请杨连长夫人一定帮助查找九连指导员张益春的联系方式,尽快取得联系。
因为下午还有其他安排,我们没有久留,老连长夫妇一直走到路边送我们上车,目光久久没有离去,这就是黑土地花香人的情怀,这就是知青连队的根。回到我们临时居住的查哈阳一中,又巧遇九连老职工郝艳霞,她老公是夜班值守。我又打听到原九连二排赵忠武排长也住在场部附近。26日晚上八点多,查哈阳慰问演出的当天,我们又去家里看望84岁的老排长,老人家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唠起40年前和知青在一起的生活,他特别高兴,记忆犹新,一个个知青的名字和故事都在他心里装着,真令我倍感钦佩。我们与老两口一聊就是一个多小时。老人家拿着手电非要走出家门送我们上街。这真是故土乡音浓浓情呀!
我听说当年九连知青食堂的孙兰凯老师傅就住在郝艳霞原来的房子,就托她一定向孙师傅问好,那时我可爱吃孙师傅焖米饭锅底的焦脆锅巴了。
九连,稻花香,查哈阳,诺敏河,黑龙江,我永远的故乡!
原55团团直 李熙
2012.9.5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