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栏目导航 首页-知青谈《知青》 |
王念:也谈“青春无悔”5 |
作者:王念 加入日期:2012-07-19 录入:李余康 点击:3355
|
王念:也谈“青春无悔”5
作者:王念 加入日期:2012-7-7 录入:李余康 点击:263
--------------------------------------------------------------------------------
王念:也谈“青春无悔”5
作者:王念 加入日期:2012-7-7 录入:知青 点击:3
--------------------------------------------------------------------------------
“青春无悔”与“青春无奈”
我们走过的历史是“青春无悔”还是“青春无奈”,无悔与无奈之说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心结。
回顾一段段的过去,“青春无奈” 如影随形始终贯穿着我们的一生,似乎是我们这一代人成长的主线。当年去农村在大田劳作也有无奈的成分。在“上山下乡”的大气候的压力下焉有完卵岂可偷生,我们的付出有自愿的奉献也有受当时政治形势胁迫的无奈。“上山下乡”是当时大部分城市青年唯一的生存之路,没有其它选择。
无奈也好冲动也罢,我们的青春曾经充满幻想,充满激情,在那个属于我们的青春时代曾经绽放过。作为一代知青人,我们用青春的热血谱写过中国边疆和农村的一段历史。我们承担过历史的责任,无愧于自己的时代 自己的过去。在无愧于自己的同时有多少是无奈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我在返城后也深受“无奈”的困惑。1975年作为工农兵学员我结束了大学四年的学习,面临毕业去向的选择。我的专业是外语和外贸,毕业的对口单位是外贸部、财政部以及中央的几家银行。国家在我们班三十来个毕业生中还要选派几人去法国留学。我们毕业时候的政治形势严峻,教育部很左,提出大学分配的方向是四个面向:边疆、农村、企业和工矿。留在中央机关工作还是上学前从哪里来的还回哪里去,毕业前夕我们面临的是上天和入地的抉择。我当时23岁,毕业的兴奋变成迷茫的困惑,何去何从不知所措。在当时,从哪里来毕业后就回哪里去以及听从组织分配在当时是很落后的态度 。无论你毕业后想去哪里,你都要表决心去最远最艰苦的地方。动员大会、表决心、写血书,沸沸腾腾时光仿佛又回到了当初在中学报名去北大荒的时代。狂热的同学甚至提出不留拉萨去藏北,不要工资挣工分。面对这样的政治生态环境,我不可能有其它选择。无奈中我和大家一样也递交了去西藏的决心书。
毕业后想出国留学或留在对口的中央单位工作,这些正常的直观想法在当时不敢提。,毕业生必须表态去边疆去西藏。这种表态成为出国留学资格的必须条件。犹如你想上天堂,就必须要申请下地狱;你想选择生必须要喝毒酒在生死的边缘先转一圈。四年的学校生活一结束就面对这么一个生死赌。我的妻子是大学的同班同学,无奈之中我们携手参加了这场强奸人意很滑稽的赌博。我们在这场赌博中胜出,而一些去西藏的同学日后的境遇都很艰难。无奈中的胜出让我们高兴不起来。
让知青一生无奈的始作俑者受到了制裁。1976年10月7日我们抵达巴黎的当天晚上,法兰西时事新闻台就播出了中国发生了大事件。“四人帮”的终结让知青们长出了一口气,“上山下乡”的祸国政策也走到了头。从那时起,历史揭开了知青返城的一幕。
我毕业的时候做了一回赌徒,无奈之下拿前途当赌资在人生的道路上狠赌了一把。在蹉跎的岁月中每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这样的青春年华,如此的生态环境,现在想起来都后怕,那一段有如此多无奈的历史伴让我如何 “青春不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