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栏目导航 首页-欢乐的诺敏河 |
祝玉妹:“琴”动我心 “芳”菲馥郁 |
作者:祝玉妹 加入日期:2012-04-09 录入:李余康 点击:9310
|
祝玉妹:“琴”动我心 “芳”菲馥郁
作者:祝玉妹 加入日期:2012-4-1 录入:李余康 点击:271
--------------------------------------------------------------------------------
祝玉妹:“琴”动我心 “芳”菲馥郁
作者:祝玉妹 加入日期:2012-3-31 录入:李余康 点击:134
--------------------------------------------------------------------------------
祝玉妹:“琴”动我心 “芳”菲馥郁
作者:祝玉妹 加入日期:2012-3-31 录入:知青 点击:2
--------------------------------------------------------------------------------
“琴”动我心 “芳”菲馥郁
——记太阳花小分队舞蹈教练贾琴芳
你见过这样的歌谱吗?简谱下面的歌词不是中文,不是外语,而是图画。图画由许多小蚂蚁组成:“蚂蚁”们有手有脚,举手投足、起立下蹲,动作样式多样;“蚂蚁”们有分有合,聚拢散开、圆圈方阵,队形变化复杂(见图)。这是太阳花小分队舞蹈教练贾琴芳的杰作。是她自制的朝鲜舞《苹果丰收》的剧本。歌谱犹如工笔画,将朝鲜舞《苹果丰收》120个音节的所有动作和演员的位置,用图画描绘,整整十张A4纸。作为“演员”之一的我,尽管亲历排练的全过程,深知琴芳对“太阳花”和这个节目的贡献,但是见了这个舞蹈剧本,我的心还是被震撼了。
这个节目舞蹈语汇丰富、肢体语言繁多,时而欢快,时而舒缓,刚柔相济;时而激越,时而优雅,亦庄亦谐,具有一定的难度。变换队形多达十五次;除了领舞,群众演员规定动作转圈12 次(不含自由发挥部分);有舞蹈基础的人,都觉得难,更不用说我这样的“菜鸟”了。是琴芳,从网上下载视频,对着屏幕学。要知道,对着屏幕,就像照镜子,动作都是反向的,她是自学成才。然后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改编。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才成就了这个舞蹈剧本。是琴芳,一遍又一遍地给我们“说戏”,用她那并不标准的普通话,夹杂着几十年未改的上海乡音,说道:“你们看,苹果挂满了纸(枝)头,多高兴呀!”要求我们始终面带笑容,表情和动作有机结合;是琴芳,一遍又一遍地耐心示范,个别辅导,说得口干舌燥,跳得筋疲力尽。凭借她锲而不舍的毅力,诲人不倦的耐心,将A4纸上的图画变成现实。在排练中谁的动作做错了,她会扑闪着迷人的大眼睛,笑咪咪地帮你纠正;当大家意见分歧时,她从不以权压人(没有任何报酬的舞蹈教练),洗耳恭听。她常说:“三个女人一台戏,我们有戏吗?我们的戏在舞台上。”她更不炫耀自己的女儿如何优秀。至于她那些为大家、舍小家的故事,在陈素娟的文章中已有介绍,这里就不再展开。我非常敬佩她,真不愧是哈尔滨某大型企业的工会主席、高级政工师。秀外惠中,美,在她的身上是那么和谐地成为一个统一体。
2012年3月3日《诺敏河畔》首发式,朝鲜舞蹈《苹果丰收》作为开场节目,琴芳带领我们闪亮登场了!欢快的乐曲响起,一群“姑娘”从舞台一侧飘然而出,一出场就转了3个圈,变了3次队形。第一章节结束,优美的亮相定格,掌声响起。摄影师们一拥而上,镜头对着我们俯拍、仰拍、远拍、近拍,闪光灯和舞台的灯光交相辉映。抒情的第二章节,姑娘们在果园聆听鸟啼,嗅着果香,翩翩起舞。队伍时而聚拢时而分散,小圈大圈又是转个不停,在朱晓平连续转八个圈后,姑娘们又是一个亮相定格。第三章节是忙碌的劳动景象,姑娘们随着欢快的节奏,跳出轻盈的舞步,采摘苹果时不乏打闹取笑,有陈晓梅和朱新娣的领舞(传递悄悄话),有琴芳的独舞(被累累果实陶醉),还有林萍的领队(抬筐回家),最后是王玉燕、朱晓平、贾琴芳的流连忘返,将丰收的喜悦表现得淋漓尽致。5分30秒的演出,响起了3次掌声。
大家都知道琴芳是当年55团宣传队的明星,我那时在台下远远地欣赏她,她那“范儿”,吸引多少羡慕的眼光!如今,她是星妈,精心培育出优秀的影视演员薛佳凝。能和明星、星妈同台演出,是我莫大的荣幸。她,当年55团宣传队的主力,退休后来到上海,融入我们这个“草台班子”,她的台柱子地位是毋容置疑的,她在舞蹈教练的岗位上,更是尽心尽力。我们排练其他节目时,她在一旁静静地观看,几乎每个节目的动作、出场、退场、亮相,她都热心地帮我们设计、修改、指导。至于她的舞姿,那更是美得没得说啦!如果有机会,你们欣赏到她跳的《谁不说俺家乡好》最后的“拗造型”(亮相)时,定会雷倒一大片呢!
2012.3.31
作者55团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