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栏目导航 首页-重返查哈阳 |
杨建秋:踏上黑土地 重温战友情 |
作者:杨建秋 加入日期:2010-9-4 录入:顾龙 点击:2376
|
杨建秋:踏上黑土地 重温战友情
作者:杨建秋 加入日期:2010-8-5 录入:顾龙 点击:479
--------------------------------------------------------------------------------
踏上黑土地 重温战友情
作者:杨建秋 加入日期:2010-8-5 录入:知青 点击:7
--------------------------------------------------------------------------------
踏上黑土地 重温战友情
2010年6月27日,筹划许久的查哈阳之行终于实现了。
由居文祥、杨建秋、徐金定、杨建永、乌汉园、王学书、齐海东、殷如风、博世英及夫人、杨正文,张丽共12人组成还乡小分队,分别从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启程,一起回到我们曾经挥洒汗水和泪水,留下青春时光的第二故乡查哈阳。
在查哈阳总场和原18连队,我们受到了热烈的欢迎。锣鼓声、鞭炮声、飘扬的彩旗和欢快的东北大秧歌,与重逢的拥抱、喜悦的泪水交织在一起。此时此景心潮澎湃,激动、感动的心情用语言已难以表达。
来到查哈阳,我们看到了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宽阔的马路上跑着出租车,一排排的楼房整齐挺拔,这里居住着许多查哈阳农场的干部、职工。街上各式各样的店铺比比皆是,餐饮小吃随你挑选,与40年前相比真是难以想象啊!
来到查哈阳,我们参观了农场的试验田,整齐、开阔、一望无垠。这里见不到人工打的田埂,没有倒伏的稻子,树立的牌子上表明水稻的品种,一切都显得那么的井然有序。
来到查哈阳,我们终于看到了朝思暮想的老连长--龚宝林。他虽然年事已高,但那黑红的国字脸,炯炯有神的双眼,向上微竖的剑眉,仍然显现出当年的威严。我们看到了许多老职工,有王廷山、胥元部、刘海江、王新平、龚宝民、龚宝山,老杜等。当年一起生活、一起干活,一起玩耍、还有年轻人才会搞的恶作剧,那一幕一幕仿佛又在眼前重演。我看到了冉龙志,他已年近七十。当年那消瘦的面庞已不复存在, 四川腔的风趣谈吐依然不减当年。就是眼前这个人教会了我们爆破,带着我们炸石头,炸冻土。冉大哥曾对我说过,你找到了一份好工作。就是这句话,让我在学医的过程中不离不弃、不断进取。我们看到了18连唯一的扎根边疆的鸡西知青,我的亲密战友--杨延波。几十年没见了,但彼此还是一眼认出对方。延波看上去比当时更显得瘦弱,人晒得很黑 ,脸上写着多年的沧桑。我俩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思念、激动,心疼的泪水充满了我的眼眶。
连里的人说,老职工中不少人已经不在了。我在连队做卫生员时,几乎天天在屯子里走几遭。每个人的家里我都很熟悉,谁家几口人,几个孩子,健康状况如何我也一清二楚。老职工们对我很好,也很信任我。老农龚连胜,老姜头和他的几个儿子,还有小姚、胥元鼎、范连长、郭连长等他们的音容笑貌犹如当年,但疾病恶魔无情的夺去了他们的宝贵生命。听到这些,大家黯然神伤。那些鲜活的生命啊,你为什么那么脆弱,为什么这么早就辞世而去。看到这些,我觉得作为一个医务工作者的责任是多么重要。我想应该在向老职工宣传如何防止慢性病,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习惯和行为等方面做一些工作,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
此次查哈阳之行非常顺利,我们非常感谢总场武部长、龚连长、连里的老职工和徐金定、王学书当年教的学生们。感谢他(她)们的周密筹划和热情接待,特别是范凯,马玉琴,刘蔚夫妇,刘永泰等,他(她)们出了不少力。他们热情、奔放,从他们身上我们体会到查哈阳的后代是非常优秀,他(她)们有文化、有能力、有人情味。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查哈阳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我想,当年的知青们一定会络绎不绝的回来探亲的。
再见,我魂牵梦绕的查哈阳!再见,我此生难忘的第二故乡!
原67团18连卫生员 杨建秋
2010.8.4于杭州
|
|
|